​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促进沧州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研究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22/2023



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促进沧州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研究

中共沧州市委党校   程楠


广大中小微企业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提振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是促就业、稳经济的主体,中小微企业发展速度的快慢、发展质量的高低对于整个沧州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无疑是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加速器。

一、沧州市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受疫情的冲击、外部发展环境的严峻和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本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专业人才缺失,创新能力低下

在我市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中,企业的主要高管人员基本由家族人员担任,当企业发展进入加速期或者迈入更高平台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比如企业的财务部门,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忽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甚至没有专业会计,只有家族成员担任出纳管理现金,这就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难以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甚至导致企业报税出现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甚至会触及法律底线。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生生不息的发展源泉。缺乏创新能力,没有核心技术,产品、包装等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就会被市场所淘汰,而创新需要人才,我市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县域内的中小微企业,难以留住专业人才,难以进行技术创新,难以真正实现产业升级,没有拳头产品打响知名度。

2.中小微企业企业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

我市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在经营上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商品附加值低,利润少,企业发展离不开银行的信贷融资。但是,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要求相对严格,跑办手续相对复杂,以信贷促发展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

其次,近几年,市场、就业、消费、进出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对于我市的中小微企业来说,生产大部分依靠国内市场、国民消费,而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生产的产品走不出去积压在仓库,这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了企业没有现金流,没有盈利的企业同时面临工人工资、企业贷款、购买原材料等问题的时候更加暴露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弱,无法依靠自身走出困境。

3.行业发展与企业自身发展没有形成“雁阵效应”

管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雁阵效应”,它揭示了管理工作中部门行为与全局行为之间的这两种行为是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全局行为的效能提高离不开部门行为的配合,即注重团队的力量。团队的力量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行业想要发展的好,同样离不开相互合作。

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而言,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行为既要服从整个企业行为的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又要有协作精神,从而促成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是对于我市的中小微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多数没有形成明确的部门责任分工,管理混乱,使得企业经营者将大量精力放在了处理企业内部人员问题上,耽误了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开展。

而在企业之间,竞争意识远远超越合作意识,互相抄袭、压制、打价格战也时有发生。企业只顾自身利益,不顾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没有发挥带头作用的“头雁”,缺乏对行业标准的遵守与执行,相互之间没有信任感,无法发展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二)本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外部环境问题

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即我们所说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企业就能够留住高端人才、吸引优质资本来创业兴业。营商环境的优劣不仅对地区的龙头企业发展重要,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中仍旧面临着一些问题。

1.政策落实中还存在堵点问题

首先,是相关政策解决企业发展真正的堵点与痛点存在困难。其次,政策措施精准度需进一步细化。最后,有了好政策,而在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使政策落实时,各单位之间没有真正地信息互通,降低了办事效率,甚至使得好政策推进困难。

2.对打造本地品牌旗舰、产业集群思考不足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协作发展、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才能迎来更广阔的的发展舞台。在我市,有着许多生存发展几十年的传统行业,如何将这些中小微企业从单打独斗组合成一项产业,打造一艘产业航母,值得思考。对于优秀的行业代表,如何打造成沧州的品牌旗舰,任重而道远。

3.人才向中小微企业引流困难

我市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但是怎样引导人才向中小微企业流动,仍面临着困难。中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吸引力、企业发展空间、企业品牌效应、后续成长发展、薪资等都影响了人才走向中小微企业的信心。对于已经引进的高端人才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为我所用的生产力,让学术指导技术发展、引导思想观念更新,需要系统的思考与落实。    

二、优化沧州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沧州“九大工程”之一,良好的营商环境无疑是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加速器。只有扎实推进沧州本地营商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迎来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时代。

以吴桥传统手工行业宫面制作企业为例。在吴桥有大大小小许多家宫面制作厂,作为一道纯手工的传统美食,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宫面制作技艺与非遗传承人都在吴桥,但这一屡次上过央视的传统美食却没有像广西柳州的螺蛳粉那样让品牌打响全国。首先,纯手工制作的产品,耗时长产量低,生产成本高,企业经济负担重,研发人员严重缺失,产品升级速度极其缓慢。其次,企业对外部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清,对内部行业标准不清,对整个行业发展前景无规划,品牌意识不强,对于如何讲好行业故事、品牌故事无概念。对于产品转化推广升级没有对策。而在沧州,存在以上问题的中小微企业有很多。

《沧州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出台,使得沧州营商环境建设上了新台阶。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激发市场主体干事的信心与活力。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制定适宜的新发展思路,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企业信息及惠企政策数据库。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措施对企业各项真实数据了解清楚。整合各平台的信息数据,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为企业建立个性化标签,方便企业在平台上精准筛选相关政策信息。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开设中小微企业服务专栏,做好政策宣传及政策解读,帮助企业对政策不仅看得见,更要理得清。

其次,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河北省出台《关于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五条政策措施》,覆盖立法、执法、普法、公共法律服务各领域,通过法治方式及时回应企业立法诉求、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满足市场主体法律服务需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是单纯的法治工作,事关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明确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透明度,把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帮扶指导体现在执法全过程。同时,推进执法工作由硬性监管向“服务+监管”逐步过渡,变“事后查处”为“事先服务”,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实施。

再次,加大金融对企业及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好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优惠政策,融资政策有原则地简化办事流程。政府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为真正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及时帮助。

在创新方面,研发环节引导高校研究团队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鼓励研发团队按企业需求进行原材料研发创新,鼓励企业创新产品系列,从科研团队与企业的对接开始到产品落地全程跟踪服务,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对于创新性的研发项目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加大对创新技术、产品的宣传力度,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级奖项。并给予政策扶持,吸引更多优秀投资者前来投资。

最后,规范行业内部企业、吸引外界人才。整合行业内部企业,形成“雁阵效应”。组织成立行业协会,指导制定行业规则。帮助行业打造旗舰品牌,发挥“头雁”效应,引领整个行业发展。并在雁群中打造“信任的生态”,形成利他思维,让每个企业得到真正地成长。即使在改变阵型与方向的时候,能够相互默契地调整自己,始终协调、高效、向既定目标前进。

对于外界人才,当行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当企业能够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必会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前来。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实现人才和企业共成长。

 


版权所有:沧州市委党校  冀ICP备15017644号-1  技术支持:河北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